5月22日是“昆明—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”通过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。2020年以来,我院师生广泛参与江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。受江西省林业局委托,2020年,我院组织有关学科专家起草了《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年)》和《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实施方案(2021-2025年》,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省内外专家评审,江西省林业局已向全省发布。根据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,2021年正式启动全省1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,为保证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,我院作为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支撑单位,制定13个监测技术手册,内容涵盖景观多样性、群落多样性、标准固定样地、大型固定样地、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、珍稀濒危植物数量调查、气象因子监测、干扰因素监测、森林水文要素监测、森林土壤本底调查与监测、大型真菌物种本底调查、昆虫物种本底调查、野生动物种本底调查等13个专题。为使监测人员熟悉和掌握监测技术规范,统一监测方法、内容和标准,组织了3次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人员专题培训班。2021年,起草了《江西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公报》,江西省林业局审定后,于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正式发布,成为我省首部林业生物多样性公报。2022年,编辑了《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进展报告》(2021-2022年),江西省林业局审定后,于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发布,向社会展示了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取得的进展。
2021年以来,我院师生积极承担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,在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监测,庐山、九连山、马头山等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,森林群落样地建设,红外相机监测体系建设等,以及蓝冠噪鹛、金斑喙凤蝶、中华虎凤蝶、资源冷杉、铁杉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动植物监测,保护区生物本底资源调查等方面贡献了我院师生的力量。
(供稿:杨光耀 审核:刘纯青)